(主任记者:方杰)在武夷山九曲溪畔的云深处,天心永乐禅寺的钟声与茶香交织千年。泽道大和尚以修行者的本心、农禅者的躬行、弘法者的愿力,将"禅茶一味"的古老智慧化作可触可感的生命实践,在岩骨花香的山水间续写着文明传承的当代诗篇。
对于"禅茶一味"的诠释,泽道大和尚有其独到见地:"茶汤入喉时冷暖自知,正如禅者明心见性需自证自悟。大红袍的岩韵需百年风霜淬炼,禅者觉悟亦需万般磨砺。"他将茶道中的"和敬清寂"与禅宗"平常心是道"相印证。
### **农禅并重:茶事即修行**
泽道大和尚深谙"禅茶同源"古训,率僧众开垦茶园,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精神培植茶树。从采青到焙火,每一道工序皆成修行法门:采茶时训练"当下专注",揉捻时体悟"刚柔之道",焙火时参究"火候禅机"。他恢复宋代"天心禅茶"古制,将《百丈清规》中"出坡劳作"的精神注入现代茶事,让禅法从经卷走入土地,将佛理化为茶香。
**以茶弘法:文化即道场**
面对现代社会的精神焦虑,大和尚创立"无我茶会",在茶席间演绎赵州"吃茶去"的公案真意:各方信众与武夷茶师同席静默奉茶,于杯盏传递间体悟"无我无执"。
其著作《佛是自家人》及《禅释武夷山》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桥梁;主持编纂的《禅茶仪轨》更被日韩茶界誉为"流动的《坛经》"。
每年国际禅茶文化节上,吸引着四海宾朋共品"法雨茶香",将禅理化作可触摸的生活美学。与时俱进的弘法方式,使千年禅茶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茶道与茶礼在此交融,成为沟通东西方心灵的"世界语"。
在数字时代的喧嚣中,泽道大和尚以茶为舟楫,让禅法智慧流淌于都市人的生命之河。这片被茶香浸润的佛国净土,禅与茶早已超越了形式之别,成为滋养心灵的甘露法味,也因此获得“亚洲禅茶文化践行者”的荣耀。
**古礼新生:活态传承之道**
惊蛰时节的"喊山祭茶"是大和尚文化传承的典范。他考证《武夷山志》复原宋代古仪:青铜钹开道,梵呗与山歌共鸣,九十九声"茶发芽"的呐喊震动丹崖。这项承载农耕文明记忆的仪式,经他注入生态保护理念,以无人机记录全景。
2018年该仪式入选联合国非遗,其"旧魂新体"的传承方式被盛赞为"农耕文明的活态诗篇"。“喊山祭茶”的仪式,天心永乐禅寺也因此被授于“亚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荣耀。
**现代诠释:茶汤里的觉悟**
大和尚提出"茶味即法味"的当代禅茶观,以武夷肉桂演示"和静清寂"、用"三道茶"诠释佛法真谛、解读了“佛法”即“活法”的生活理念,将寺院增添的茶寮改造成"移动禅堂",让都市人通过"一杯茶的时间"找回内心宁静,更以数字科技延续古老智慧。
今日天心永乐禅寺,晨钟暮鼓间茶烟轻扬。泽道大和尚煮水瀹茗的身影,与陆羽《茶经》、圆悟克勤"茶禅一味"手迹构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当都市人在茶香中暂歇浮躁,这盏传承千年的禅茶,正以清净之味滋养着世界的干渴心灵——禅与茶,终究是让生命在当下觉悟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