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谈钓鱼岛争端阶段性回顾。2012年是中日恢复存在邦交40周年,但中日却围绕钓鱼岛争端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使两国关系落到了恢复邦交以来的最低点。这场危机是由日本极右翼势力及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造成的。既然日本已彻底破坏了两国领导人原来达成的共识与默契,中国也就不可能再继续保持克制(恢复邦交以来,从两国关系的大局出发,中国政府一直对争议采取了高度克制的态度)。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反制措施,使争端态势迅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日存在钓鱼岛争议,日本否认存在争议完全是自欺欺人。中国海监船、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与护渔,更打破了长期以来日本对钓鱼岛的所谓“实际控制”。日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日本国内舆论开始出现分化,一些前政要、前外交官及各界有识之士对野田政府的“购岛”做法公开提出批评,认为回到搁置争议的共识才是唯一可行的办法。日政府也出现了谋求妥协的迹象,提出“认识到”中国持有不同立场,希望通过外交磋商解决争端。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仍顽固坚持不存在争议立场,谋求重新上台的自民党新领导人更不断发更强硬的反华声音。在危机中两国仍保持了外交沟通,这一点对于管控危机十分重要;但双方在钓鱼岛的紧张对峙,仍存在着争端升级的高度风险。受争端的影响,两国关系已落入政冷经凉的状态,双方的国际合作亦严重受阻。
再说钓鱼岛危机近中期的可能发展,我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经过激烈的较量,日本以某种方式承认存在争议,双方在钓鱼岛争端出现动态平衡的新形势下通过对话达成新的共识与谅解,再次搁置争议。但这不应是简单地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原点,而要在两国间形成某种新的管控机制。在此情况下,钓鱼岛危机将得到有效控制与缓解,中日关系大局得以维护。这是中日双方在钓鱼岛海域博弈与对话可能形成的最积极的结果。二是陷入僵局状态,双方舰船(非军事力量)在钓鱼台岛附近海域持续对峙,对话时断时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双方都努力防止争端演变为军事冲突。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三是发生擦枪走火、甚至引发小的军事冲突。但爆发大的军事冲突与战争的可能性应基本排除。一旦发生军事冲突,钓鱼岛争端将更为激化,更加旷日持久,并对中日关系带来更大的破坏。